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,任何事物都阻擋不了,在咱們農村,關于喪葬的習俗和文化傳承了幾千年。對于喪事,不同的農村地區有不同的習俗和講究,但無論是什么習俗,都會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辦葬禮。據了解,在多數農村地區,有一個共同的葬禮習俗,即土葬。提及土葬,要延綿至幾千年之前,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,對于世人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眾所周知,土葬需要在人去世之后把人的遺體先裝在棺材里,然后再把棺材埋于土中,然后再以“墳”的形式供后人祭奠。不過,土葬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,即破壞耕地資源。在耕地資源如此緊缺的情況下,國家對于農村喪葬提出了新的要求,具體而言,涉及到以下4個方面:
①杜絕喪葬的壞風俗
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,一些壞的社會風氣已經開始逐步在農村蔓延,不少村民已經深受其影響。就拿喪葬過程中的低俗表演來說吧,很多地區已經有了這種傷風敗俗的風氣,更為嚴重的則是找人哭喪。顯然,這與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喪葬習俗大相徑庭,我們應該杜絕這種壞習俗。
②倡導喪事從簡
攀比問題無處不在,不僅僅體現在彩禮、住房、份子錢等等方面,這兩年,惡意攀比的問題已經侵蝕到喪葬方面,比如剛剛提到的低俗表演、大操大辦等等問題。表面上看起來,這些風光無限的葬禮在彰顯子女們的孝順,而事實上往往并非如此。所以,倡導喪事從簡對于目前農村的社會風氣來說非常有必要。
③劃定范圍進行公葬
其實,土葬不僅會影響播種與收割,還會制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。因此,有專家提議,劃定范圍進行公葬。目前,已經有地區在實施這樣的舉措了,與之前的土葬相比,劃定范圍進行公葬不僅不會浪費土地資源,反而可以更集中化的對公墓進行管理。不過,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這種往往是收費的,即便是公墓與村子比較遠,農民依然需要交錢。

④提倡火葬
既然土葬浪費耕地資源,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環境,那專家提議干脆實施火葬。殊不知,這種說法農民難以接受,甚至可以說抵觸心理很強。試想,土葬這種行為在農村已經流傳千年,每逢清明節和過年的時候,后輩們還能前去祭拜,如果實施了火葬,那上哪祭拜先人呢?況且,對于葬禮這件事情,農民往往是不敢怠慢的,所以,這也是不少人寧愿冒著被罰款的危險也會選擇土葬的原因之一。
綜上所述可以看出,前三個方面農民倒是可以接受,甚至積極響應。但是,對于第四個火葬而言,想必不少農民都會抵觸。而且,僅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火葬還并不適合在農村進行大面積的推廣,畢竟老一輩的農民思想比較傳統,想要快速改變他們的思想還是十分困難的。不過,話說回來,喪事從簡倒是以后可以提倡的方向,未來土葬也將逐步的會被公墓所代替,屆時,喪葬的一些習俗又會發生新的變化,我們靜觀其變吧。